欢迎您访问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网站,今天是:
老“园丁”伉丽同奏爱心曲
添加日期:2009-9-8  
老“园丁”伉俪同奏爱心曲
——记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沈汉超
 
有一对老园丁伉俪,在教育岗位上风风雨雨相依相伴了数十个春秋,为教育培养下一代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和年华。退休后,他们痴心不改,爱心照旧,继续同唱一个调,同吹一个号,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以满腔地热情创办清澄书屋校外教育辅导站,积极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为自己创造了人生第二个春天,他们的事迹不仅在天补镇、海门市传颂,而且在省内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前年,省关工委曹鸿鸣、王霞林和中国关工委副主任闵振环等领导亲临清澄书屋校外教育辅导站指导。今年57日,全国关工委主任、全国人大原副主任顾秀莲,在省市领导和关工委领导陪同下,专程来到清澄书屋校外教育辅导站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这个清澄书屋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创办人就是曾被评为江苏省、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南通市老干部四模范先进个人的海门市天补镇退休干部沈汉超和他的夫人龚桂芳。
 
乐此不疲——十三年如一日办好校外辅导站
19967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数十年的沈汉超从海门市天补镇彦英校校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附近群众得知这位老先生家中藏有好多书,于是,就有事没事的到他家串门,一方面想向他借点书看看,另一方面同他交流一下农村有关情况。村民的求知欲望,给了老沈一个启示,因为他平时也看到和听到,有的村民无事可做整天打牌白相,有的学生一到节假日,就到街上东荡西游或去游戏机房。此情此景,他感到了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老沈想,何不利用赋闲在家和家中藏书的条件,办一个图书室,让农民兄弟和节假日放假在家的学生前来这里读书阅报,增长知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同先他一年也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伴一商量,真是心心相映,两颗滚热的心想到了一块。夫唱妇随,说干就干,他们马上腾出一间生活用房,找出家中收藏的一千多册各类书籍,订了十多种杂志,还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一些农村科学种植和学生喜爱的报刊杂志,请木匠整修了两张书橱。就这样,一个名叫清澄书屋的家庭图书室建立了,吸引了周围好多村民和学生前来阅读求知。目前,清澄书屋已改名为清澄书屋校外教育辅导站,每天来这里学习活动的学生、村民少则几十人,最多时达一百多人,有的是骑自行车从十几里处的外乡、镇赶来到这里。学生们在看书的同时,向老沈提出了社会上存在课堂上学不到,自己又无法认识和解答的问题,也有的学生向老沈诉说着节假日生活很单调的苦衷。这些问题引起了老沈的深思,他想,要使学生们过好节假日生活,单办一个书屋不行,还要给他们一个活动阵地,来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于是,他把家中家具重新一整理,又腾出二间80多平方米的生活用房,分别辟为棋艺室、乒乓室、阅览室、健身室,把书屋扩办成校外辅导站。缺少设备,老夫妻俩上天补,赶海门,买了几张长方桌,3张书橱,30多把椅子,一块黑板,又赴南通,赶苏州购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数十种新书,目前图书室存书已达7000多册。
校外辅导站建好不久,正逢1996年暑假,60多名中小学生先后来这里参加了暑期活动。内容有猜迷、下棋、绘画、书法、学习辅导、法制教育、讲革命斗争故事等,学生们玩得十分开心。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近几年,每逢节假日,来这里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已达100多人。校外辅导站就成为学生们名副其实的假期乐园,而老沈夫妇俩也就心甘情愿地成为学生们的老师和后勤服务员。老沈夫妇俩关心下一代的事迹也影响和吸引了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自觉前来争当银发志愿者,他们有的送来了书籍,有的来给学生们讲革命斗争故事,有的和学生们谈家常、谈理想、谈人生,有的给学生们作一些学习辅导,有的和学生们同台吹、拉、弹、唱、老少同乐。家住天补镇的杨州大学两位名叫刘海灵和季英盈的大学生一到假期,也来到老沈创办的校外辅导站,她们把辅导站作为自己的实习基地,有滋有味的提前当起了学生们的小老师。在校外辅导站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老沈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天补镇中向他赠送了一台价值1500多元的风琴,天补中心校赠送了一张价值1000多元的乒乓球台,南通福斯特公司赠送了价值1500多元的体育用品,所在村党支部赠送了价值500多元的图书。现在,校外辅导站不仅成为学生们节假日最好的去处和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也越办越红火。
 
循循善诱——把青少年引上健康之路
为了使青少年健康成长,老沈夫妇俩可说是呕心沥血。一次,辅导站结合当时形势,需要办一个图片展览,老俩口跑了许多书店,收集有关资料,有现成的图片就剪贴,没有现成的就创作,先后举行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反对邪教义愤不忘读书,强国从我做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图片展览。在整个展览准备工作和展出中,老夫妻俩既当创作员,又当宣传员,不厌其烦,努力将关爱的阳光洒进孩子们的心扉,期望他们个个能早日成才。
然而,对有些青少年来说,光靠上几次课,讲几句话是难以奏效的,还得靠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有个小青年出身在一个父母性格反差极大的家庭,小时候,常遭到脾气粗暴的父亲的武力镇压,而其母亲只是一味地袒护。这个小青年初中一毕业,就在家闲荡,有几次干了不三不四的事被请进了派出所。为了孩子,夫妻俩相互埋怨,各不认帐,直闹到准备离婚的地步,其母亲甚至想服毒自杀。老沈夫妇俩多次上门拜访,做其家长思想工作,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最大责任,孩子出了问题,应该用爱心唤得浪子回头。在老沈夫妇开导下,这对夫妻幡然悔悟,后来主动与儿子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唤醒了儿子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并为其积极谋划,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还有个小青年因交友不慎,染上了吃喝玩乐的恶习,平时以出手大方为荣,下馆子,去舞厅花钱如流水,再后来,靠种田为生的父母亲在无法满足儿子的要求,这个儿子竟然对父母举起了拳头。老沈得这个情况后,多次找其谈心,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做思想转化工作,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让小伙子明白,什么叫高尚,什么叫卑劣,什么叫光荣,什么叫耻辱,并于之结成忘年交。如今这个小伙子已谋到一份工资不菲的工作。他逢人便说:是沈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做人。老沈还经常同前来辅导站参加银发志愿者的老同志商讨如何对青少年采取直观、有效的理想、信念、前途、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如迷恋网吧和游戏机房是现在孩子们的通病,老沈就和校外辅导站的其他老同志一起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周围有42名学生严重迷恋着网吧和游戏机房,于是,老沈就分别把他们一一集中起来,用平时收集起来的几个典型案例,讲清迷恋网吧、游戏机房的危害,从而使他们得到了清醒和反省,现在这42名学生都成了校外辅导站的读书迷了。
 
千里情缘——资助山区辍学少年
这是一个来自云南省武定县九厂中学初三108班名叫李丽萍的学生来信:
……如果没有像你们这样一家好心人的支持,我只能在大山深处与牛羊为伴,等待我的仍是愚昧和贫穷。如今,我又能坐进了阳光明媚的教室,感到花是分外香,天是分外蓝,空气分外清新……我将珍惜每一天。现在我只能从心底里说一声谢谢,等我长大以后,也要象你们一样,做一个好人……
事情得从头说起---
2002年初春,老沈事业有成的儿子,得知母亲身体不适,多次催促父母亲去深圳,于是老沈陪伴爱人到深圳探亲。老沈一到深圳,刚开始,以游公园、看电视、读报打发时间。有一次,他在读报时,看到报上刊登了一则云南省武定县山区少年儿童面临失学而呼唤爱心的消息,在他心里卷起了层层波澜。晚上吃饭的时候,老沈向自己的儿子、儿媳敞开了心扉:与我们的条件相比,命运对这些穷山沟里的孩子太不公平了,我们应该向这些穷苦孩子伸出援助关爱之手,老伴也在一旁告诉儿子、媳妇:你爸爸是菩萨心肠,看到这则消息,他已两夜没有睡着,在家的时候,如看到村里有贫困学生,就掏出50元、100元让他们交上书、杂费是经常的事,近几年他不仅在家里创办了一个校外辅导站,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还带头与乡里其他老同志一起,向社会各界为贫困生筹集到爱心教育基金2万余元,使20多名面临失学的青少年重新走进了撒满阳光的课堂。为了使贫困山区儿童不失学,你爸爸已决定捐资助学,你们的想法如何?父母的爱心,也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他们,结果,善解人意的媳妇提出了一个令老俩口满脸堆笑的打算:由他们小夫妻俩出资,代父母资助一个山里娃。最后,他们挑选了一个父母长年有病,但在困难面前仍奋发向上,曾被评为三好生的初一学生李丽萍为资助对象。第二天,媳妇下班一到家,就向公公婆婆出示了向山区儿童汇出资助费的收据,媳妇还对他们说:只要以后她自强不息,我还会一直资助下去的!老沈夫妇俩细细地端详着那张600元的收据,眼前似乎看到了那千里以外坎坷不平的山路上,一个小女孩含泪带笑地背着书包重新跨进了钟声悠扬的的校门。之后,他们一家又先后向这位贫困生资助了1500多元。
13年来,老沈创办的清澄书屋校外教育辅导站。不仅花费了他大量的心血,而且给书屋所添制的书籍和设备前后投资了数万元。他失去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但他得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和成长,领导鼓舞和群众的赞声。为了孩子们的明天,老有所为,乐于奉献,这就是一个老园丁”----创办清澄书屋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原动力。
 
中共海门市委老干部局
CopyRight © 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保险路1号 邮政编码:226100
联系电话/传真:0513-82213728 电子邮箱:hmlgbj@163.com
扫描关注
“海门老干部”微信公众号
中组部老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