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耄耋夫妇将一张张百元大钞从口袋里掏出,送给素未谋面的人;一本本载着褒扬话语的捐赠证书,如至宝一般藏于柜中。年复一年地爱心慈善机构捐款,自己却常年过着俭朴的生活,这样的举动图什么?昨日,记者带着疑问敲开了东风新村耄耋夫妇吴福生和程素秋的家门。
这是一套面积不足55平方米的房子,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被隔成几块,空间狭小。尽管是白天,仍需开灯照明。就是在这样的屋子里,吴福生和程素秋一住就是33年。这套房子装修很简单,红色的油漆地面、白色的石灰墙和天面,一直未曾变过,门窗、桌凳、家具依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尽管物质条件不丰富,但老两口的精神生活很富足,读书、看报、看电视,让他们倍感幸福。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新闻后,有了向灾区捐款的念头。”谈到捐出的第一笔爱心款时,吴福生说,受伤的灾区群众被倒塌的房屋压在底下的悲惨场景,对他触动很大。于是,他和老伴商量后决定向灾区捐款。此后,老两口“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是见“灾”必捐。
“一开始,只要有捐款活动就参与,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就一直到红十字会捐款。”程素秋说。这几年,吴福生和程素秋把每年的尊老金,都捐给了市红十字会。之前还没有尊老金的时候,老两口捐的是工资。程素秋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是原国强镇余中街小学的教师,虽然工资微薄,但他俩看到家境困难的学生中午不回家吃饭时,就把学生请到宿舍里共进午餐。在平时的教学中,他们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从教三四十年,每届学生都得到他俩的思想熏陶。靠着微薄的工资,老两口把三个儿子拉扯长大。“他们三个结婚的时候,和我们一样简朴。”程素秋说,要想给三个儿子买婚房,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好在儿子们都很孝顺、争气,没一个怨她和老伴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程素秋和吴福生先后退休。程素秋的起始退休工资为每月72元,吴福生退休时为每月1000多元,后来都逐渐有所提高。“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了,现在,我俩的退休工资都已涨到六七千元,每月两人1万多元的退休工资,不愁吃不愁穿,政府还给我们发尊老金,哪用得完啊!”程素秋笑着说:“政府对我们好,我们也要为社会做点什么。”于是,她和老伴想到捐出尊老金,帮助别人。
在平时的生活中,老两口对自己特别“抠”,勤俭节约是他俩的生活原则。“这件衣服穿了几十年了,洗洗还能穿,添啥新衣服呀!”程素秋指着身上蓝白格子的短袖说,该用的钱就要用,不该用的一分也不乱花。每月两人只用20多元的电话费,吃菜以素为主,偶尔开个荤……老两口日子过得十分惬意。“我们没什么需要大操大办花钱的地方,这样的日子已很满足了。我们俩从今往后就打算健健康康活到老,把好事也做到老。”吴福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