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鬼”是指抗日战争时期,鬼子和伪军想以火烧我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的房子来威迫抗日军民放下武器,但出于敌人意料之外,许多人被火烧房子后,反而更积极的参加抗日活动。那时在苏北的通东和东南地区的富余、海东等区,老百姓对下乡“扫荡”并迫问老百姓“谁是新四军?”“谁是共产党”“谁是民兵?”等问题时,老百姓常回答的一句话是“是被你们烧了房子的‘火烧鬼’!”老百姓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火烧鬼”之名在通海一带威震敌胆,只要提起“火烧鬼”之名,鬼子和伪军就会闻风而逃:来收捐的敌人不敢收而逃跑了,来抓丁的敌人不敢抓而逃跑了……。何凤生就是“火烧鬼”中的一个。何凤生,苏中地区通东行署新河乡人,民国31年(1942)参加农抗会,他积极投入“二五”减租等活动,由于表现积极,不久即被吸收入党,并被委任为新河乡民兵大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民兵从12人发展到300多人(邻乡也有许多人来参加),武器也从几支枪增加到30多支。
敌人于是企图对何凤生狠下毒手,民国32年(1943的)9月,敌人借“扫荡”之名,企图消灭何凤生领导的新河乡民兵大队,在未找到何凤生及民兵们的情况下,敌人恼羞成怒,将何凤生的家付之一炬,并通辑何凤生。何凤生也成了一名“火烧鬼”,他没有了家,并为了躲避敌人,只能睡棺材、麦地、柴堆等处;没有了粮,其家属只能在外乞讨维持一家生计。尽管受冻挨饿,但何凤生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加深了他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坚定了他跟党走的决心。
民国33年(1944)6月,何凤生动员和带领40多名民兵及群众,出其不意冲入富安镇据点,25个日伪军措手不及举手投降,他们当场缴获冲锋枪1支,步枪25支、小炮1门,救出了10多位无辜被抓的群众,从而拔除了这个据点,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日伪军不甘失败,仅仅过了三十天,敌人企图卷土重来,在富安镇修筑碉堡,为长期驻扎作准备。富安区委决定开展骚扰战袭扰敌人,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何凤生。在敌人来之前,何凤生就动员镇上的群众把镇搬迁出去,商住户们分散到香台庙、黄家仓等地方。为避开敌人对新市场的骚扰,何凤生指挥商民采用流动市场的办法进行交易,每天由民兵通知流动市场的不同地点,并派民兵进行武装保卫。这样既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又解决了商民的困难,同时使敌人找不到人和货。居民们为了抗日需要也都十分配合,很快都把街面房屋拆迁、商品搬离,居民也都很快疏散完毕。7月27日,从四甲镇过来的七、八十个全付武装日伪军,当他们进入富安镇时见镇上一片狼籍,街市也不知去向,十分扫兴,但他们还是决定驻扎下来,于是在镇北半里多路找了个地方,准备修筑碉堡。第二天何凤生带领200多个民兵设伏袭击这股敌人,并毁掉敌人白天所筑的工事。以后就这样緾着敌人,敌人白天筑,何凤生他们晚上毁,使敌人无法进行工事修筑。
敌人为了强行修筑工事,由驻四甲的日本侵略军增派来一批日伪军日夜武装保卫修筑工事。面对强敌何凤生提出了“敌人1个,我们10个,发动群众,迫走敌人”的口号。他把民兵组成各种战斗小组,分工合作骚扰敌人:为了断敌人的水,他动员群众把死猪、死狗、粪便倒在敌人吃水的沟里,使敌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远地方取水,当敌人离窝后剩机打击敌人; 为了断敌人的交通,他动员群众断桥毁路,但又搭起暗坝浮桥,只有自己人才可以通的路; 为了给敌人断粮,他动员群众把据点附近群众家的粮食全部转移,敌人担敢组织抢粮,就在敌人远距离的奔波中把他消灭……。不仅如此,何凤生还采取政治宣传攻势,向据点及周围散发传单和张贴宣标语,以分化和瓦解敌人的斗志。在此期间民兵们还创造了围扰战和诱捕战等多种形式打击敌人。如敌人在粮尽菜绝的情况下,被迫到四甲去组织货源,何凤生放敌人出去取,但等他们取回来的时候乘机截获并消灭这股敌人……
在何凤生带领的民兵们的打击下,敌人惶惶不可终日。9月的一天(敌人来富安镇后约三个月),民兵截获了一封富安镇伪军中队长向四甲坝大队长的求救信,信中说“……驻军如失群之雁,煮饭无草,菜肴无盐,职难能坚持,何日可归……”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日伪军的沮丧心情。就在民兵截获这封信后的不几日 ,驻四甲坝的日伪军开来了一支七、八十人的队伍,他们炸毁了自己修筑的碉堡,并张贴了布告:“我们走了,请你们不要再打……”。日伪军就这样被民兵们狼狈地迫出了富安镇。
民国33年(1944)年底,苏中四分区召开第一届群英大会,何凤生被大会授予“一等民兵英雄”,并被大会赞誉为苏中“八万余民兵的旗帜”!